发表时间: 2024-11-11 17:57
众所周知,糖尿病——
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慢性病
然而,近年来
低龄儿童患糖尿病的病例
屡见不鲜
近日
杭州接连出现两三岁宝宝
被确诊糖尿病
家长们的这个观念错了!
低龄儿童患糖尿病
家长应助其养成好习惯
前不久,2岁8个月的小泽(化名)突然变得贪吃贪喝,还频繁跑厕所。几天后,小泽出现了呕吐,体重也明显下降。家人连忙带小泽前往杭州市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就诊。
检查结果显示,小泽的血糖竟高达31.8mmol/L,最终被确诊为儿童Ⅰ型糖尿病,并已出现酮症酸中毒。
经过48小时的紧急救治,小泽的病情才逐渐稳定下来,但遗憾的是,他今后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就在小泽出院仅仅一周后,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又接诊了一例年仅3岁5个月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小琦(化名)。小琦精神状态不佳,喝水较多,家人晚上才发现孩子的异常。
低龄孩子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
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余升副主任医师表示,许多家长误以为孩子能吃是福,但这种观念往往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沉重负担。儿童Ⅰ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高发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
↓↓↓
Ⅰ型和Ⅱ型
为预防儿童成为“小糖人”
医生建议这样预防
↓↓↓
糖尿病症状越来越不典型
年轻人常常易忽视
42岁的倩倩(化名)在拿到体检报告时,有些难以接受:空腹血糖竟然高达14mmol/L,最终被确诊为糖尿病。倩倩身材中等,BMI指数正常,从未想过自己会患上糖尿病。去年开始,她感到有些异常,口渴、小便频繁,但体重并未明显下降,食欲也未大增。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的俞灵莺副主任医师解释,糖尿病的症状通常包括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乏力和视力下降等,但现在的糖尿病症状越来越不明显、不典型。如果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稍高,就应引起警惕,这可能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倩倩的病例并非个例。糖尿病的发生与环境、心理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部分患者40岁前就诊断为糖尿病,往往有家族史。俞医生建议,有家族史的患者应进一步做遗传学检查,评估是否患有单基因糖尿病,因为不同类型的单基因糖尿病,治疗方法和预后各不相同。
关于基因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糖尿病,俞医生指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私家车普及、家务劳动被机器替代,导致体力劳动大幅减少。同时,食物丰富多样,餐饮店、外卖食物往往高油高糖,各种因素导致摄入能量容易超标。此外,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频繁,还喜欢熬夜玩手机,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潜在诱因。
倩倩在确诊后感到十分焦虑,担心要一辈子吃药或打针。俞医生说,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药物干预,一部分患者的病情是可以逆转的。而且越早干预,用药越少,并发症也越少,还能节约医保费用。
来源:新闻坊、潮新闻 记者:孙燕 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韩淼宇
审核:王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