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藏獒大全网

茶具选购指南:家里真的需要醒茶罐吗?

发表时间: 2024-03-07 16:06

茶具选购指南:家里真的需要醒茶罐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朋友作为一个“杯子控”,这些年不知不觉间,攒下许多主人杯。

之前去他那参观时,目光第一时间就被展示柜的茶器杯盏⁤吸引了。

琳琅满目的器物,在射灯光线映衬下,好不热闹。

喝茶闲聊时,他顺手从背后的柜子拿出两个杯子。

表示他有个疑惑,一直没有想明白。

摆在面前的两个主人杯,都是景德镇的手绘青花山水,款式风格还有些接近。

前面一个主人杯,入手花了快700元。

当时店家告诉他,这款是重工作品,杯子表面都是细描工笔山水,还有加入内画,所以价格不能低。

后一款主人杯,虽然也是相似的云雾山水画片,但他闲逛看到时,第一眼就觉得很合眼缘。

询价之后才知道,定价比前一款重工的还要再贵些。

虽然心底想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瓷器质感,画面简约的山水定价反而还要高出重工款的?

但拿在手上细看了一番后,还是出于眼缘,将它带了回去。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喜新厌旧”,现在两两对比,还是更喜欢后一款,感觉笔触更灵动些……

其实,同一风格的茶器,胎釉不同,画工水平不同,烧制成品质感差异等,都会拉开最终差距。

何况,新茶器,新心情。

入手新的器物装点茶桌,本身就是为了悦己。

只要合眼缘,便无需过多纠结。

结合瓷上山水的鉴赏,朋友的直觉也没错。

画面塞得太满的山水,缺乏回旋余地,反而丢了留白审美。

从审美看,一件器物的水平高低,不是多画几笔就更值钱。

有远有近,虚实结合,山有方向,水有出处,才符合山水画的传统审美。

和朋友约在一起喝茶时,免不了聊到与茶相关的一些事。

譬如,茶器搭配与选择。

为了丰富茶桌上的谈资,也为了平时买茶具时少走冤枉路。

这篇3问3答,值得细看。

《2》

一、手抓壶和正常的盖碗泡茶,有区别吗?

区别很明显,当你亲自上手对比过后,便会知道手抓壶泡茶比较鸡肋。

即便在新兴茶具里,手抓壶拥有许多头衔。

0基础的泡茶新手也能用好盖碗泡茶;

手抓更稳当,不怕烫到手;

鹰嘴引流口,创新器型设计;

将盖碗与茶壶的优势二合一,新手适用……

但实际体验下来,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和正常盖碗比,手抓壶最大特点是加了出水口。

用手抓壶泡茶,单手拿起的抓握点,并非是往外延伸的碗沿,而是碗口两侧专门留了抓握位置。

泡茶倒出茶汤时,拿起手抓壶,内部茶水会顺着鹰嘴引流口倒出。

这时,问题来了。

拿着手抓壶的手,只要动作稍一倾斜,内部的茶水会像开闸泄洪那样,大量快速流出。

流速快,洪峰大,会造成滚烫热茶越过鹰嘴口,倒流在泡茶人的手上。

这场景光是想想就让人感到烫。

另外,在出汤速度上,手抓壶在倒出茶水时,也会受限于鹰嘴口。

流速不如常规盖碗出汤利落。

毕竟,平日我们用盖碗泡茶时,茶水通过合盖缝隙,会呈现瀑布状姿态飞速倒出。

比起鹰嘴口引流,速度要更加迅疾,数秒内就能倒出大量茶水。

在快速出汤方面,优势遥遥领先。

最后,手抓壶的合盖开口是固定的。

没法拥有盖碗自由调整合盖开口宽窄的自由度。

可见,手抓壶虽然名义上属于新兴茶具,但实用性不如传统盖碗。

《3》

⁢二、在家泡茶喝,有必要买醒茶罐吗?

身边有位朋友,在装修茶室,添置物件时踩了不少坑。

用她的原话讲,买了一大堆根本用不着的零碎物件,现在还堆在置物柜里占地方,一次都没有拿出来用过。

这其中,醒茶罐当属典型。

最开始她在网上逛某宝时,买过一堆影青瓷茶罐,店家说可以用来醒茶。

收到实物后,她哭笑不得。

因为容量实在太小,和牙签罐差不多,根本放不了多少茶。

由于瓷器发色颇为清新,还算合眼缘。

最后只好重新安排了用途,用于充当摆件。

第二次入醒茶罐,是听了熟人介绍,专门买了古朴风格的紫陶罐。

买来没多久,就尝试着醒茶。

刚好家里有一饼年份超过8年的白露饼,放了很多年,担心茶味会低沉。

于是撬了一大片,放在那个紫陶罐内,醒茶三日后再泡茶。

结果,味道让她非常失望。

因为她明显能感到,那饼老白露在透气醒茶几天后,跑气了。

最开始在撬茶饼时还能闻到药香,现在反而是什么香气都闻到。

一想到是因为自己的操作失误,导致好茶跑气。

朋友无奈下,也只要将那个紫陶罐闲置下来。

随着喝茶阅历不断丰富,朋友渐渐发现,绝大多数茶叶在喝之前,不需醒。

如果一款茶闻着,干茶香舒朗,没有杂味怪味,不需要醒茶。

如果一款茶闻着‏,怪‍味杂味很重,这时醒茶也改变不了本质。

比起醒茶透气散味,最重要的是别随便喝下变味茶。

《4》

三、储水式竹木茶盘,为何被人嫌弃鸡肋?

原木色的竹木茶盘,算是亲民款。

价格不贵,基础常见。

但唯一的遗憾是,不耐用。

长时间处在茶水沁润下,竹木容易发霉。

如果是干燥的大西北地区,闲置过久的竹木茶盘,还有开裂风险。

总之,用不了几年就要换新。

选竹木材质的茶盘时,要选经过专门防腐蚀处理的。

比如,碳化黑竹防霉。

再来看储水式茶盘,它的存在性在圈内有一定争议。

有人喜,有人厌。

喜欢用储水式茶盘泡茶的人,会觉得这样的搭配很方便。

平时喝茶期间,烫壶温杯的废水,带有碎叶的残茶,都可以直接往上面倒。

茶水顺着竹木缝隙,会流下茶盘内,暂时积蓄。

但也有人觉得,这样一来会增加收拾清理难度。

每次喝茶后,还得多花时间,倒掉茶盘里面的水。

由于隔着竹木板,如果一时疏漏,没有及时倒掉废弃茶水。

时间长了,里面还会闷出难闻怪味。

何况,浅盆设计的竹木茶盘,储水量有限。

在泡茶时,旁边还是少不了茶盂、水盂备用。

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买无储水的藤编茶盘、胡桃木茶盘省事。

《5》

近期茶桌上有一个“新宠”,是薄胎的柴烧斗彩花神杯。

整体是闻香杯的造型,杯身细长。

胎体莹薄,口沿俏薄。

每天当阳光洒进茶桌时,都喜欢用这样的杯子喝午茶。

因为,倒入茶汤后,在阳光下能透出莹润质感。

从制瓷角度看,这种薄胎的杯子,比较有挑战性。

类似做包子、馄饨、饺子等,表皮抻得越薄,包入内馅后越容易破皮。

薄坯的器物,手工拉坯时越容易变形、出现瑕疵。

所以,能制出完美成品,得之不易。

想到这,用新杯子喝茶时,自然也多了份郑重心态。

好茶,好器,相扶相持。

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举杯喝入老茶。

闲来无事,便是人间好时节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