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藏獒大全网

65岁后如何睡得更健康?医生提供的四点建议

发表时间: 2024-11-29 18:32

65岁后如何睡得更健康?医生提供的四点建议

前言

“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老话可谓是深入人心,相信不少人都因信奉这句话改变了自己的睡眠习惯。

然而近几年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涌新,网络上开始出现不一样的说法。

“早睡增加死亡风险”这一言论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让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对睡眠方式产生了深深的困惑。

那么,“早睡早起”到底是对是错呢?让我们一同来探讨下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

一、“早睡早起”争议之起

最早提出“早睡会增加死亡风险”这一言论的是在一篇发表在《睡眠医学》杂志上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

该报告跟踪了不同睡眠习惯的人群,观察他们在较长时间内的健康状况和死亡率情况。

研究发现早睡人群和其他睡眠习惯人群在寿命方面的意外关联,当然了,这项研究只是发现了这两个之间有相关性,而非绝对的因果关系。

不过这个研究报告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人对此忧心,其实了解一下这项报告的研究内容就会发现,报告本身的样本就存在偏差。

早睡的时间界定也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毕竟不同额年龄和身体状况在睡眠时间的要求上是存在差异的。

而且它也没有刨除其中类似于患有慢性疾病之类的风险,所以说关于“早睡早起”这个观点是对是错,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老年人应该选择早睡还是晚睡,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作出判断。

二、老年人的睡眠有哪些特点呢

观察我们身边的老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不难发现,他们的睡眠时间通常比较短。

一般情况下,对于普通人来说,6-8小时的睡眠时间是最佳的,但是老年人就不一样了。

在年龄增长的同时,老年人身体的各项机能会逐渐衰退,尤其是褪黑素的分泌量减少,可能会导致睡眠时间减少。

因此大部分老年人的睡眠通常在6个小时左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家里的老人总是起得很早。

老年人睡眠浅,比较容易醒来,这可能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与睡眠环境有关,也有可能是白天忧思太多,对睡眠有影响。

老年人可能会因为生活中的压力、自己的身体素质而感到忧虑导致睡眠变浅。

另一方面,身体机能的变化也会影响他们的睡眠

老年人膀胱功能下降,夜间尿频现象较为常见,频繁起夜排尿会打断睡眠过程,使其难以进入深度睡眠。

心肺功能下降等因素也可能引起老人睡觉容易醒,因为经常会出现夜间呼吸困难而影响睡眠。

再者是老年人醒的比较早,因为年龄的增高,生物钟和生物节律的一个周期可能缩短。

我们一般以24小时为一个生物钟周期,但老年人因为各个原因可能会缩减到22-23小时。

三、什么样的睡眠才是健康的睡眠

通过观察老年人的这些睡眠特点,我们就可以找到普遍最适合老年人的睡眠。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睡眠时长与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精神健康呈显著的非线性关联,且存在着一致的7小时最优睡眠时长。

来源:中国日报网

而且一项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的新研究还发现,50岁后睡眠不到5小时或超过9小时,与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风险升高有关。

所以说每天7小时睡眠对于大多数中老年群体来说,都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

当然了,并不是说只要7小时睡眠时间就是健康的,而是要有正确的入睡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一般选择在十点半到十一点之间。

从睡眠质量来说,虽然老年人的深度睡眠时间会减少,但一定量的深度睡眠仍然是很重要的。

这样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自我修复和生理调节,因此这就需要老年人尽量保证充足的深度睡眠时间。

从睡眠规律来看,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的原因会导致生物钟的紊乱。

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整生物钟,因此保证规律的上床起床以及午睡的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四、医生建议睡觉尽量做到这4点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来养成这样健康的睡眠呢?我们来看看医生怎么说。

第一步是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长。

既然研究表明的是7个小时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是最优的睡眠时长,那就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而要保证晚上能够睡得够,白天就要少睡一些,可以适当的缩短午休时间。

如果午睡的时间过长,可能到了晚上就会毫无困意或者在睡着后更容易醒过来。

此外,晚间可以有一些锻炼活动,像散步和太极这种慢运动,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锻炼身体,还可以放松身心,这样晚上会更容易入睡。

但要避免选择一些激烈的运动,以防太亢奋晚上睡不着。

也可以选择在睡前看看电视、读会书,让大脑进入放松状态,以保证晚上充足的睡眠时间。

睡前泡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够让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其次是规律上床、起床的时间根据医生的建议,对于老年人来说,晚上十点半到十一点是比较合适的上床时间。

因为从老年人的睡眠时长来看,如果睡的太早就会醒的过早,再加上夜里比较容易被吵醒,就很难保证7小时的有效睡眠时长。

当然了,这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是适用的,如果想要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可以慢慢进行调整。

每天入睡的时间往后延迟一点,争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入睡时间,早上7-8点起床再安排晨练就会保证一整体有精气神。

如果觉得睡不着,或者是夜间突然醒过来,可以试着深呼吸或者静坐,这些小动作都能够放松身心。

听歌、看书也可以辅助我们入睡,但不要强行让自己入睡避免神经压力过大反而适得其反。

再者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这就需要从我们睡觉时房间的温度湿度、光线、噪音还有使用的枕头高度等各个方面着手。

睡前保证房间的通风,但不要睡在窗口或者空调处的位置。

选择一个适宜的温度,室温20度是最佳的睡眠温度,人体的温度会根据自己的生物钟进行调整。

入睡前房间的光线不要太强烈,最好在少光或者柔光的环境下入睡,能促进更快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床上用品也很重要,被子厚度应该适中,尽量选择大一些的,被窝温度在32到34度时,是人体最容易入睡的时候。

床上减少摆放一些毛绒玩具或者靠垫,大多数这类产品都含有一定量的甲醛,对人体不利。

枕头的高度最好是9-12cm最佳,避免因为过低睡觉不舒服或者过高导致颈椎出现问题。

最后是要注意饮食如果在入睡前吃一些油腻辛辣食物或者刺激性饮料,就会导致神经紧张难以入睡。

最好晚餐选择清淡的食物,也不要吃的过饱,避免因此而影响睡眠质量,适当的饮水可以助眠。

睡前也不要饮酒、咖啡或浓茶,如果觉得自己睡眠不好,也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

平时早餐要吃好,注意减少吃巧克力、咖啡等刺激神经的食物,晚餐后不要马上睡觉,适当的消化一下,避免肠胃负担过重。

如果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调整,也可以咨询一下专家或者医生的建议,在他们的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入睡方式。

结尾

其实不管是“早睡早起身体好”还是“早睡增加死亡风险”,都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毕竟人各有异,大家的身体状况和所生活的环境都是千差万别的,自然对睡眠的要求会有所不同。

因此不建议大家一味地追求被规范化的睡眠要求,而是应该找到自己的那个平衡点。

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与生活节奏,灵活调整具体的睡眠时间,只要自己觉得睡得香睡得好,这些研究的结论不用非常在意。

总之,65岁后的睡眠之道是在尊重科学与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探寻最契合自己的方式。

愿每一位老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最合适的睡眠方式和时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

《“早睡早起”是错的?医生提醒:老人65岁后,睡觉尽量做到这4点》

2024-11-26 17:15·郎中的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