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8 11:13
高血压已经是常见慢性疾病,临床上,年轻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低压(舒张压)偏高。低压就是舒张压,是心脏在休息阶段对血管壁的压力,正常成人的低压数值应该在60-90mmHg,超过这个数值就是低压偏高。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中青年人群身上,多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大动脉血管弹性的影响。
血压由两因素组成,心脏收缩能力和血管弹性能力,当大动脉血管弹性增强的时候,在舒张末期血管壁紧张也会导致舒张压升高。动脉弹性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讲,心血管能力比老年人更好,因此动脉弹性也更好,在测量血压的时候舒张末期血压升高比较常见。这也是低压高大部分见于中青年人的原因。
2、外周血管阻力增大,间接导致舒张压升高。外周阻力的意思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当外周阻力增加,心脏收缩期迸发血流减少,因此在舒张期心脏仍然储存大量血压,所以就会导致在测量血压的时候舒张压升高的情况。
3、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导致舒张压升高。精神紧张、长时间喝浓茶咖啡等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和舒张期之间时间变短,心脏血液无法完全迸出,舒张期血流过多,对血管造成压力过大,导致舒张压升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等因素有关。
普通人比较重视高压,怕长期高压高动脉会出现问题,实际是低压高表示血液持续对血管产生压力,时间一长,动脉硬化同样就会找上门来。因此需要我们同样需要持续关注低压情况,于低压偏高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
1、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适用于心率较快的低压偏高患者。这类药物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舒张压。
2、ACEI/ARB类药物:ACEI类药物(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和ARB类药物(如厄贝沙坦、缬沙坦)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这两类药物特别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的患者。
3、钙离子拮抗剂: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等,适用于外周阻力增加的患者。这类药物可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舒张压。
4、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5、联合用药:对于低压特别高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联合用药,如ACEI/ARB类药物与CCB类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并发症、药物耐受性等)综合考虑,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特别是减少钠盐摄入,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增加富含钾、镁和钙的食物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2、运动疗法: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5天。
3、心理调节:保持心情愉悦,良好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精神紧张。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释放压力。
除了合理用药和生活方式调整外,患者还应定期监测血压,记录血压变化,以便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低压持续偏高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总之,低压偏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坚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