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04 13:52
文案丨呼吸科项医师
编辑丨呼吸科项医师
尿酸,这个常被忽视的指标,实际上与许多常见的健康问题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中国,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长期尿酸水平过高,会引发痛风,还可能对肾脏功能产生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肾衰竭。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一些在睡眠中的异常表现,可能正是体内尿酸水平过高的警报。如果不及时重视和处理,后果可能远比想象中严重。
睡觉时容易被疼痛惊醒,尤其是脚趾部位的刺痛感,这是尿酸高的一个典型表现。尿酸在血液中浓度过高时,容易形成结晶,这些结晶常常沉积在关节处,尤其是下肢部位。长时间的尿酸结晶堆积,会导致剧烈的疼痛。
很多患者白天可能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不适,但到了晚上,身体进入休息状态时,疼痛感反而更加明显。这种疼痛大多集中在脚趾、脚踝甚至膝盖部位,许多人因此难以入睡。
夜间频繁起夜,尿液颜色偏黄甚至发红,也是尿酸异常的一个信号。尿酸通过肾脏排泄,当尿酸过高时,肾脏负担增加,导致夜间尿量增多,频繁起夜。此外,尿液的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常见的是尿液颜色变黄,甚至发红。
这是因为尿酸结晶可能会损伤肾脏,导致血液渗入尿液中,出现血尿的情况。很多人以为这是普通的肾功能问题,殊不知,这可能是高尿酸引发的肾脏早期损伤。
睡觉时总感到口渴,早晨起床后口干舌燥,这也是尿酸增高的一个隐匿表现。中医理论中,尿酸高与体内的湿热邪气有很大的关系。体内湿热过重,容易导致身体津液耗损,表现为夜间的口渴、咽干。
西医角度则认为,尿酸过高会影响到肾脏的水代谢功能,使得身体排水功能紊乱,导致口渴的症状。这种口渴是因为环境干燥或饮水不足,而是体内代谢紊乱的表现之一。
睡眠质量下降,难以入睡或睡眠浅,频繁做梦,也是高尿酸血症患者常见的症状。高尿酸引发的体内代谢紊乱,会影响大脑的神经传导功能,导致睡眠障碍。中医认为,肾主水,肾功能失调会影响到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导致睡眠不稳。
对于这些人群,单纯依靠安眠药可能无法根治问题,真正的原因在于体内的尿酸水平过高,必须从源头上进行干预和治疗。
醒后身体乏力,四肢僵硬,这也是高尿酸患者睡眠后常见的表现之一。当体内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关节,还可能沉积在肌肉和软组织中,导致肌肉僵硬和疲劳感。
很多患者早晨起床后常常感到四肢发沉,无力动弹,甚至觉得自己像是“被压着”一般。这种现象并是因为久坐或劳累,更可能是尿酸长期堆积引起的慢性损伤。
以上这些症状,很多时候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睡觉时的表现,常常被误认为是普通的失眠、年纪大了或者是生活压力大所致。
而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实际上可能是尿酸高导致的肾脏问题的早期预警信号。如果不加以重视,尿酸长时间堆积,肾脏的损伤会逐渐加重,最终可能进展为肾衰竭。
从西医角度来看,长期尿酸水平过高会导致尿酸盐结晶在肾脏中沉积,形成肾结石,甚至导致肾小管的堵塞,最终引发慢性肾功能损伤。
而中医则认为,高尿酸与体内的湿热、痰湿等因素密切相关,长期的湿热内蕴会损伤肾气,导致肾脏排泄功能失调。治疗尿酸高,需要通过西医的药物来降低尿酸值,调理肾功能,中医的清热利湿、补肾强精等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尿酸高的治疗,西医常建议患者通过药物控制尿酸水平,同时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海鲜、动物内脏等。中医则更加注重整体调理,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式,改善体内气血循环,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从而达到长期控制尿酸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尿酸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也并非单靠药物就能彻底治愈。个人生活习惯的调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多饮水、适量运动、保持规律的作息、调整饮食结构,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其实是控制尿酸水平最有效的手段。很多患者往往在治疗过程中忽视了这些细节,导致尿酸水平反复波动,病情难以控制。
综上所述,长期尿酸增高是一个痛风的问题,它对肾脏的损伤同样不可小觑。如果夜间出现了上述5个表现,建议尽早检查尿酸值,及早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治疗,西医与中医的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方案,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才能更好地保护肾脏,延缓疾病进展。
个人认为,现代医学强调精准治疗,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调理方法同样重要。尿酸高并不是单一器官的问题,而是全身代谢的紊乱。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治疗这个问题,依赖药物控制,更要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身体的整体调理。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