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3 14:22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呵护,当利欲熏心的商人将救命的药品视为敛财的工具,那些虚高的药价成为患者家庭的沉重负担。
商人的良心和道德在哪儿,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些人为了利益,甘愿出卖良知,挑战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他们或许以为钱可以买通一切,但终究逃不过正义的审判,2023年12月23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愤慨。
救命的国产药,在国外差了2235元,暴利35倍,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猫腻?当贪婪的商人与救命的药品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曾经,硫酸多粘菌素B作为一款能有效对抗绿脓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救命神药”,在临床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为无数身陷病魔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和重生,当人们欣喜于这一医学创新成果之时,有人却嗅到了其中暴利的机会。
就是这么一款救命的国产药,在国外的售价仅为65元人民币,而到了国内,它的身价却一跃成为2300元。
面对如此天差地别的价格,患者们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还要背负高昂的药费,有的家庭为此倾其所有,有的患者因无力负担而放弃治疗。
救命的良药竟沦为漫天要价的奢侈品,在国外早已普惠大众的药物,为何会在自己的祖国遭遇如此巨大的价格差?
终于他们受到了法律制裁,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武汉科德医药有限公司,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4家药企被罚约12亿。
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切绝非偶然是人为制造的悲剧,当救命药沦为牟利的工具,市场成为资本博弈的战场,受伤的终究是患者和广大民众。
这一现象凸显出监管缺失,制度漏洞,公德沦丧等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商业伦理和社会良知绝不应成为买卖的筹码,唯有对垄断说“不”,才能还患者安康。
我们将目光投向这起骇人听闻的药品垄断案时,事实上这一垄断局面的形成,离不开监管的缺失和政企勾结的推波助澜。
一方面,面对药品市场的种种乱象,监管部门的反应却显得迟缓而软弱,有关部门对药品价格的监测和干预机制尚不完善,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也有待加强。
正是在这样的制度真空中,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才有机可乘,肆无忌惮地操纵市场,谋取暴利,政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更是为垄断行为提供了温床。
政府官员与药企大佬沆瀣一气,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垄断开绿灯,甚至参与非法利益输送,在“权力”的驱动下,政策的公平性和药品价格的合理性被悄然扭曲。
公共利益沦为了少数人牟利的筹码,医药领域的反垄断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场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这个问题上,创新鼓励,专利保护与公众利益之间,存在着诸多张力。
打压药企利润,可能会挫伤创新的积极性,但放任垄断,又会损害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微妙的平衡,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医药反垄断之路也并非坦途,频频发生的反垄断诉讼案,反映出制度建设的艰辛。
以英国为例,辉瑞公司和弗林公司的抗癫痫药物垄断案,历经近十年的反复诉讼,期间几经反转,足见医药反垄断的复杂性之高、决策难度之大。
反垄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场任重道远的持久战,面对医药领域的垄断乱象,我们既需要发现问题的锐利目光,更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智慧。
利益的错综交织中,如何守住为民初心,坚持依法反垄断,推动政企良性互动,是摆在监管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这需要政府部门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去触碰深层次矛盾。
以更完善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为反垄断扫清障碍,也需要企业家以民为本,诚信经营的道德自律,以及全社会对生命至上理念的普遍践行。
视野从国内延伸到全球,就会发现,医药垄断绝非我国独有的顽疾,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揭示出这一领域的复杂性和棘手程度。
即使发达像美国一样,医药巨头们也利用专利优势和市场地位,频繁上演着垄断与反垄断的攻防战。
辉瑞,拜耳等跨国药企,在全球市场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专利诉讼风暴,他们打着保护创新的旗号,延长专利保护期,阻碍仿制药的上市。
借此维持高药价,攫取超额利润,在利益的驱使下,创新和专利成了垄断的幌子,公众利益却成了被牺牲的对象。
欧洲市场同样难逃医药垄断的困扰,在英国,制药巨头们利用政策漏洞,操纵药品供应,哄抬价格,引发了一系列反垄断诉讼。
意大利,制药商与经销商串通操纵招标,垄断市场,被反垄断机构重罚上亿欧元,种种乱象表明,医药垄断已然成为全球市场的顽疾,对各国政府和反垄断机构形成了严峻挑战。
究其根源,医药垄断问题的症结在于创新,专利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药品研发需要大量投入,专利保护对于激励创新至关重要。
药企只有在专利期内获得足够回报,才有动力继续研发新药,推动医药创新,另一方面,专利权的滥用又会损害公众利益,使得救命药成为奢侈品,让众多患者望“药”兴叹。
需要政府监管,司法审查,社会监督等多方力量的紧密配合,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制作为支撑,更需要全社会对公平正义价值理念的笃信和实践。
重塑公平正义的医药生态我们既要直面问题的严峻性,更要保持攻坚克难的决心,破解垄断困局。
首先,对那些违法违规,唯利是图的药企和不法分子,必须依法从严惩处,形成强有力的震慑,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发挥主导作用。
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垄断行为,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也要对监管不力,履职不到位的责任人严肃问责。
用制度的刚性约束倒逼监管作为,唯有用重典治乱,为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扫清障碍,其次,要建立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这需要深化药品市场化改革,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公平竞争,要加强药品价格监测和成本审核,遏制不合理的高价药现象。
完善医保支付和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发挥医保的战略性购买作用,引导药品价格理性回归,在价格形成中,既要让企业有合理利润空间,更要让利于民,惠及患者。
织牢药品安全的防护网,这需要完善药品研发,审批,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法规标准,建立全过程的药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强药品临床试验和不良反应监测。
提高药品审评审批效率,通过飞行检查,抽样检验等常态化监管措施,及时发现和查处药品质量问题,守护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医药垄断问题的背后,反映出更深层次的民生和发展难题,培育和激励创新的同时,更要让创新成果惠及大众。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要着力健全医保制度,提高医保水平,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要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我们坚信正义终会战胜欲望,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强化监管问责,完善制度设计,才能还医药市场一片朗朗乾坤,才能守护患者的生命尊严。
中国青年网2023年12月22日《4家药企被罚没逾12亿: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高价销售制剂》报道
中工网2024年1月4日《四家药企缘何被罚12亿元》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