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藏獒大全网

计划生育与鼓励生育并存:如何看待政策转变

发表时间: 2024-12-30 13:06

计划生育与鼓励生育并存:如何看待政策转变


计划生育到鼓励生育,这背后不是人性问题,而是经济问题,当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也不是不行。


而政策的重大转向,当然有深刻的原因,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我们绝不能用现在的鼓励生育来否定之前的计划生育,当然,赵白鸽这样的专家在公开场合堂而皇之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强制过计划生育”就显得太过历史虚无主义甚至有些混淆事实了,亿万个响应国‬家号召实施计划生育的家庭当然不买账,他们的难过、气愤也是真实且理所当然的。

八十年代,我国还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人多是负担的宣传根深蒂固,加上著名的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在60-⁧80年代全世界范围内的盛行,控制生育政策于是在内外多方力量的推动下被提上了日程。


只要是50岁以上的人,⁡对当年计划生育的宣传标语记忆犹新。如“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计划生育,丈夫有责”‌ ;如“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如“想​要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如“庄稼稠了苗瘦小,孩子多了难养好”。当然,为了让那些超生户断了生育的念头,许多地方墙头上粉刷的标语更是一针见血,直击人心,比如“一胎结扎二胎罚,三胎扎了还要罚”,又比如“宁添十座fen,不添一个人”‌ ,非常直白地体现了对人口控制的极端态度。


时间退回到2013年11月11日,当时的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40多年来,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下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传统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的历史性转变。”

一分为二地说,计划生育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既要面对10多亿多人口的生存发展问题,也要面对有限的资源、环境的人口承载能力。如果当初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我国人口恐怕已达到18亿,人均耕地、粮食、森林、淡水资源、能源等将比目前降低20%以上,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发展的需要,而且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水平。出生人‏口规模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可是,计划生育实施几十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红利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已经突显出来,年轻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压力᠎增大。劳动力人口的相对减少,对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很大压力。

比如,房地产业的拔地而起,在每一座大中小城市支撑着经济的发展。可是,扩张之后的过剩问题需要更多的人去消化。这时候,人口一下子成了宝贵的资源。投资领域如此,消费领域更是饥渴难耐,女性消费、子女消费,这可是巨大的蛋糕,蛋糕做大的前提,当然是适龄消费者的基数,指望那些长期节衣缩食并且已快速步入黄昏的老年人去消费已经太不现实。


以前,中国拥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这让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而现在,这一市场既不庞大也不廉价了,国际资本当然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印度越南甚至非洲。

于是,我们现在不得不提出“内循环经济”,激发和扩大内需,以弥补外部需求的减少。而“内卷”的现象也不容忽视地出现了。

近30年来,大学靠“扩招”过上了无忧无虑的日子,可生育率持续走低,这样的好日子还能持续多久?别看现在学区房暗地里抢手,再过五年、十年,可能真正抢手的不是学区房,而是生源了!

人口生育政策确实到了转向的时候。甚至已有专家响亮地提出“子​女也是耐用消费品”的观点。

可是,年轻人的婚育观也在这个节骨眼上悄然发生了变化,这让许多人口学专家变得异常焦虑。有的地方为了拼经济上规模,咬牙出台了许多鼓励生育的措施,但收效甚微。


从“不让我多生”到“求你多生”,这世界突然变得魔幻起来。于是开始有人一边嘲笑过去的计划生育,一边冷漠甚至麻木地看待如今鼓‪励生育的政策,似乎你越要我干什么,我偏不干,就像当初你不让我生,我就是东躲西藏也要生一样,哪怕你嘲笑我一家成了“超生游击队”,我也要生!

突然幻灭的是,以往火热的妇产行业逐渐降温,医院的妇产科越来越受到不小的冲击,而妇产医院受到的冲击更是严重。这让本就境况不佳的民营医院,处境更为艰难。在妇产行业萧条的情况下,不少民营医院为了生存,直接选择关掉妇产部门,而只靠生孩子赚钱的专门医院有些已经不得不转型。


人口的焦虑已渗透到各个方面,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我不知道某些地方为鼓励生育出台的政策是否真正破解了这一世纪难题,我疑惑的是,鼓励生育是不是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各部门是否联动响应?能不能像之前搞计划生育一样来点更实在的东西,让更多适育女性不只是没有后顾之忧,反而以做“英雄母亲”而被人尊敬并且成为一个家族的荣耀与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