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藏獒大全网

普利与沙坦类药物对肾脏的双重作用:真相揭秘!

发表时间: 2025-01-31 21:36

普利与沙坦类药物对肾脏的双重作用:真相揭秘!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听说过“高血压”“肾病”这些词,也有不少人服用过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如“普利类”和“沙坦类”。

但有人可能会疑惑:服用这些药后,医生为什么总是要检查肾功能?这些药究竟是保护肾脏,还是会对肾脏造成伤害?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普利与沙坦是什么?和肾有什么关系?

普利和沙坦是两类常见的降血压药物,分别叫“ACEI”(普利类)“ARB”(沙坦类)。名字听起来复杂,其实它们的作用很简单:帮助血管放松,降低血压

如果把我们的血管比喻成灌溉农田的水管,血压太高就像水管里的水流过猛,会把水管冲坏。而普利和沙坦就是控制水流的“阀门”,让水流变得平稳。

肾脏就像一个“过滤器”,每天不停地帮我们“过滤”血液,把身体里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变成尿液排出去,同时保留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如果血压太高,就像水流过猛的水管,过滤器(肾脏)会被长期冲击,逐渐失去功能。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血压,保护肾脏不被损害。

普利和沙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能降血压,还能减少肾脏的压力,延缓肾病的进展。听起来好像是“护肾药”,但为什么有人服用后却被提示肾功能异常呢?

为什么普利和沙坦可能影响肾功能?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肾脏的工作机制

肾脏里的“过滤器”叫肾小球,它的工作依赖于一种特殊的压力系统。如果把肾小球比作水车,这种压力就像推动水车转动的水流。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两端分别有“水闸”控制压力——一个是“入水口”,一个是“出水口”。

普利和沙坦的作用点,就在这两个“水闸”上。它们会调节“入水口”的压力,从而减轻肾小球的负担。

但问题是,如果肾脏本身就有问题,或者身体缺水,这种调节可能导致肾小球过滤得太少,短时间内血液中废物堆积,肾功能指标出现异常。

当患者脱水(比如腹泻、呕吐、喝水少等)时,肾脏的“水流”本来就少,普利和沙坦进一步降低了压力,肾小球可能“转不动”,肾功能指标就会变差。

普利和沙坦是护肾还是伤肾?

答案是:既护肾,也可能暂时“伤肾”

长期来看,普利和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和部分肾病患者是有保护作用的。它们能减轻肾小球的压力,延缓肾脏损伤的进展,特别是对于糖尿病肾病或蛋白尿患者,效果尤为明显。

但短期内,尤其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伤肾”的表现:

脱水:比如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却没有及时补水。

急性肾损伤:肾小球本身已经受损,功能较弱。

同时使用其他可能影响肾脏的药物:比如止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肾动脉狭窄:这是指肾脏的供血通道变窄,肾小球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

服用普利和沙坦后,医生会定期检查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比如血肌酐、血钾,以确保肾脏能适应这些药物的作用。

普利和沙坦的常见副作用有哪些?

除了可能的“肾功能异常”,普利和沙坦还可能引起以下副作用:

血钾升高肾脏在帮助身体排废物时,也会排出一部分钾离子。普利和沙坦可能减少钾的排出,导致血钾升高。血钾过高会影响心脏功能,有时会引起心悸胸闷

干咳(主要是普利类):有些人服用普利药物后会出现持续的干咳,这是因为药物影响了气道中的某些物质。如果咳嗽影响生活,可以换成沙坦类药物。

低血压尤其是刚开始服用时,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这通常是因为身体还在适应降压的过程。

普利和沙坦该怎么正确服用?

为了避免药物对肾脏的“伤害”,同时发挥它们的“护肾”作用,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复查:服药后按医生要求定期检查血压、血肌酐和血钾。尤其是服药初期,肾功能指标可能会轻微升高,但一般不超过安全范围。

避免脱水:每天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尤其在炎热天气或出现呕吐、腹泻时,更需要及时补水。

不要擅自停药: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增加肾脏负担。

注意饮食:少吃含钾量高的食物,比如香蕉、橙子、土豆等。如果医生建议限制钾摄入,一定要遵从。

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比如止痛药或抗炎药,务必告知医生,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高危人群需谨慎:如有双肾动脉狭窄或严重肾功能损伤,服用前需特别咨询医生。

总结:普利与沙坦,关键在于合理使用

普利和沙坦是医学上非常重要的降压药物,能控制血压,还能保护肾脏。

但这类药物对肾脏的作用是“双刃剑”,用得好是“护肾”,用得不好可能暂时“伤肾”。

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定期复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健康是一场长期的管理,而不是一时的取舍。

普利和沙坦正是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选择的“帮手”。只要正确使用,它们会成为守护肾脏的好伙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KDIGO(国际肾脏病改进全球组织)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张大东等,《慢性肾脏病的药物治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