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09 15:41
2013年3月,一档调解节目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泪流满面,痛斥着儿子的不孝之举。
而在他对面的年轻小伙,一脸冷漠,将自己置身事外。
这是电视节目《金牌调解》的现场,一对父子因为养老问题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老人是小吴(化名)的父亲,他希望通过节目与多年未联系的儿子和解,希望儿子能够回家照顾自己和老伴的晚年生活。
可是小吴的态度极为坚决,竟说出一句令人心寒的话语:“从今往后,你我的生死再无瓜葛”
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让一对父子走到如此决裂的地步?
在主持人的追问下,小吴讲出童年所遭遇的苦难,诉说着自己当年就吃了几个瓜子,就换来长达三年被暴打的事情。
说完这些后,小吴也不听继母的狡辩,直接起身离开节目现场。
这颗小小的瓜子,究竟是如何使父子之间的关系破碎到无法弥补的地步?
三年前的某一天,小吴放学便早早的回到家。
看到桌上放了半包瓜子,饥肠辘辘的他抓了一把坐在沙发上嗑了起来。
这一幕恰好被刚回家的继母撞见。
继母并没有温和地提醒他,而是立即向父亲告状,添油加醋地描述小吴的“偷窃”行为。
谁知父亲听完后,一句话不说,直接拽着小吴拎进卧室就是一顿抽打。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这个“瓜子风波”真是个不好的开始。
在此后的三年里,父亲动辄以此为由对小吴施暴,仿佛那几颗瓜子成了他发泄心中不满的借口。
小吴的生活,笼罩在父亲的暴力阴影之下,他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怒父亲,招来一顿毒打。
他曾经试图向父亲解释,试图表达自己的委屈,然而换来的却是更加猛烈的殴打和更加恶毒的谩骂。
学校,本应是孩子们快乐学习的乐园,对小吴来说,却是另一个充满痛苦的地方。
城里的孩子们打扮得很潮,说的都是他不熟悉的流行话,他因为土里土气的口音和朴素的衣裳,常常被人取笑。
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欢快地奔向操场,而小吴总是独自一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默默承受着孤独和寂寞。
他多么希望父亲能够理解他,能够保护他,然而,父亲却像一个陌生人,对他漠不关心。
更让小吴感到绝望的是,父亲对他的学习也漠不关心。
一次考试中,小吴把自己吃瓜子挨揍的事情写进作文里。
这篇作文在课堂上被老师当众朗读,小吴本以为老师会理解他,会帮助他,没想到却引来了父亲更大的愤怒。
父亲觉得小吴让他在学校丢了面子,放学后,便对小吴进行了一场更加残酷的毒打。
那一次,小吴被打得遍体鳞伤,他蜷缩在地上,感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
那次的挨打,真是把最后那根稻草给压断了。
小吴终于明白,在这个家里,他永远得不到爱和温暖,他只是一个被父亲和继母随意摆布的出气筒。
他索性心一横,直接离家出走。
冬天的夜晚,小吴等家人都睡了,便轻手轻脚地离开了那个让他一直不舒服的家。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曾经让他充满希望,如今却让他绝望的家,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走向未知的未来。
这个十四岁的孩子,孤身一人开始了逃亡之旅。
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知道,他必须离开这个家,离开这个让他感到窒息的地方。
他宁愿在外面流浪,也不愿再忍受父亲的暴力和冷漠。
发生这一切的原因,还要从他更小的时候讲起。
他三岁的时候,爸妈感情出了问题,分开了。
小吴被判给了爸爸,可爸爸经常要外出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
所以被扔在了老家,做起留守儿童。
在爸爸没来接他之前,小吴的童年生活过得非常开心。
虽然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料下,小吴的内心永远渴望着父爱的降临。
每天放学看着别人被自己爸妈接走,小吴的心便会不由自主的胡乱猜想。
尤其是在每年过生日的时候,他总能幻想自己的父亲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终于,在他11岁小学快毕业的时候,父亲来接他去城里生活。
在知道父亲将要带走自己的消息后,小吴整个人都是兴奋的。
他满脑子都是城里的美好生活,还有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临走时,奶奶眼眶泛红地帮他整理包裹,爷爷不停地说教他一定要用心学习。
可是,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击。
到了城市,小吴这才发现,父亲已经结婚了,家里还多了一位新妈妈。
继母不太欢迎他,经常对他爱搭不理的。
小吴在这片不熟悉的地方,心里特别孤单,感觉啥人都没有依靠。
学校也并非小吴想象中的乐园。
城里的孩子们穿着时髦的衣服,说着他听不懂的流行语,而他土气的打扮和浓重的乡音,让他成为了同学们嘲笑的对象。
他渴望融入这个新的环境,却一次次被现实的冷漠所击退。
而父亲,这个他曾经无比渴望亲近的人,却成为了他最大的梦魇。
父子两人很少说话,小吴一回家就钻进自己的卧室。
有时跟父亲一说话他就发火,还会动手打人。
年幼的小吴怎么都想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对他。
在学校受了委屈,小吴不敢告诉父亲,因为他知道,即使说了,也得不到安慰,反而会招来更多的责骂。
有一天,小吴在学校被同学戏耍,导致衣服裤子被扯烂还整了浑身泥。
他耷拉着脑袋回到家,心里想着希望能得到点安慰。
父亲一见他那副样子,二话不说就狠骂一顿,说他学坏了,给家里丢尽了脸。
小吴抬起头刚想解释,就把父亲一巴掌给抽懵了。
那一刻,小吴心里五味杂陈,感觉要崩溃了。
他多么希望父亲能够理解他,能够保护他,然而,父亲却选择了漠视和伤害。
再看继母对小吴的态度。
她总是冷嘲热讽,说他是“乡下来的野孩子”,说他不懂规矩,给家里添麻烦。
一次,小吴不小心打翻了茶杯,继母立即厉声呵斥,说他笨手笨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些话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讲,很可能会使心理出现极大的问题。
那“瓜子事件”就像最后一根压垮骆驼的稻草,彻底把小吴对这个家的所有幻想都打破了。
他选择了离开。
小吴离家出走,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
他在天桥底下睡觉,每天捡瓶子、纸箱换钱买几个面包充饥。
再到后来,他去一家小饭馆乞讨食物,老板看他可怜便将他留在身边打工。
老板也非常照顾他,小吴也非常爱学,他又重新找回了自我。
他拼命干活,日子过得紧巴,总算存够了钱,租了个小屋住。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
他从餐馆打杂的小工做起,慢慢做到了一家公司的中层。
童年的那些事一直萦绕在他心头,让他很难对别人敞开心扉,去相信别人。
他害怕再次受到伤害,害怕再次经历背叛。
多年后,当父亲再次出现在他面前,希望他能够回家养老时,小吴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他无法忘记童年的伤痛,无法原谅父亲曾经的暴行。
一颗小小的瓜子,成为了父子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而童年时期遭受的暴力和冷漠,才是父子最终决裂的根本原因。
小吴的选择,或许让人感到难以理解,甚至会有人指责他不孝。
有谁能够真正理解他的无奈和绝望?
小吴的故事,也引发了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许多家长都有过“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念头,但这样做的后果是无法想到的。
棍棒教育,只会给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小吴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
他靠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在节目中选择不原谅,是他对自己童年遭遇的一个回应。
他以独特的方法疗愈了心中的创伤,重拾了生活的希望。
小吴的故事,提醒我们,原生家庭的创伤,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
关注家庭教育,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这么做,才能防止更多类似的事件发生,让孩子们都能拥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小吴做的决定,那是他根据自己的经历来选的。
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并尝试去理解他背后的心路历程。
文|编辑 小君
江西卫视《金牌调解》——金牌调解之形同陌路的父子 2013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