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藏獒大全网

悲壮时刻:张顺兴吃完断头饭笑着告别母亲

发表时间: 2024-09-21 07:00

悲壮时刻:张顺兴吃完断头饭笑着告别母亲

对于将死之人,尤其是死刑犯而言,能和家人见最后一面,平生之愿便已满足。

2006年,死刑犯张顺兴,即将到了上路的日子,他还有许多愿望没有完成,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法院安排了他和母亲见最后一面,望着白发苍苍的母亲,张顺兴强行忍住了泪水,吃完“断头饭”之后,笑着和母亲告别了。

等到枪决快要执行的时候,张顺兴忽然又想到了什么,便在临刑前大喊:我有话说!

那么,张顺兴留下的遗言究竟是什么呢?

本次,就让我们来回顾,张顺兴案的来龙去脉。

面容平静的死刑犯

临刑前,39岁的张顺兴,表现的格外平静,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害怕的神采,因为早在一审中接到死刑判决的时候,张顺兴就已经接受了命运,犯下了3条人命,唯有一死抵命罢了,所以他没有做出上诉,而是静静等待死亡。

还记得一审开庭的日子,张顺兴被带上法庭的时候,脸上没有流露出异样,但心里却五味杂陈,他最想见到的一个人,也是最害怕的见到的一个人,这一天必然会来到坐席中,这个人正是张顺兴的母亲,世界上对他最重要的人。

但是,往往怕什么,就会来什么,看到母亲的时候,张顺兴险些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泪水,他拖着沉重的脚镣,被法警带到被告席,没有敢去看母亲,庄严肃穆的庭审现场,很安静,时不时会传来受害者家属的哭声和叫骂声。

只是,等到公诉人读完起诉书,要起诉张顺兴死刑的时候,台下还是传来了一阵最刺痛张顺兴的声音,他的母亲哭了,作为母亲,无法接受天人永隔,她一辈子就两个孩子,女儿嫁出去了变了心,反倒是最不让自己省心的儿子最孝顺。

随着张顺兴被法警带离现场,母子俩无声对视了一眼,却不知,下一次再见,将会是永远的离别,此时过去的记忆,如走马灯一般在张母的脑海中浮现,39年前,张顺兴呱呱坠地的哭声,她和老伴第一次见到儿子的笑声,滚滚而来……

可是,一个母亲心中最孝顺的儿子,为什么会走到死刑这一步?而且这还是张顺兴第二次走上法庭,犯案前刚服完8年刑期不久。

一切,还要从张顺兴不为人知的过去说起。

自此来到世上,张顺兴最贪恋的莫过于母亲的怀抱,记事以来,也都是那张慈爱的面孔顾怜着自己,但是张顺兴一直有个疑惑,父亲在哪呢?等到稍微长大点才明白,父亲老张早已不在人世,他身上肩负着为老张家传宗接代的重要任务。

脑海中没有任何关于父亲的记忆,是张顺兴成长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家中失去顶梁柱,为母的则要扛起摇摇欲坠的家,张母不辞辛劳,供两个孩子读书,在他们小的时候,姐姐最听话乖巧,张顺兴非常调皮,不让母亲省心。

被人嘲笑是没爹的孩子,被人嘲笑是穷人家的孩子,被人嘲笑是窝囊废的孩子,始终是张顺兴心头的一根刺,渐渐地,他的性格开始变了,为家里干农活积攒的力气,让张顺兴有了反抗的资本,谁再敢嘲笑他,上去就是一顿揍,打服为止。

有了力量,张顺兴更想做的,是保护母亲,他的成绩不差,也写的一手好字,但因为家里太穷,张母身上的担子太重,张顺兴主动放弃了学业,决定外出打工。

然而,正是这一决定,潜移默化改变了张顺兴的未来人生路。

人生的诸多挫折

没文化,没特长,年纪还小,负面BUFF简直叠满了,外面的工厂,不敢轻易手下张顺兴这个半大孩子,工地就更没戏了,经过多番辗转,张顺兴找到了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每天起早贪黑的忙,和母亲通电话,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在外面吃的可好了、在外面住的可好了、在外面混的可好了……

多番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可是母亲能不知道儿子过得怎么样吗?她太了解儿子了,常年的工作,让她快到了退休的年纪,一个月也有几百块的退休金,张母把自己的钱寄给儿子,就怕他在外面吃苦。

望着母亲寄来的钱,张顺兴五味杂陈,下决心一定要报答母亲,决不能让她将来受一点委屈,只是在外打工的巨大压抑,早已处在了一触即发的状态,张顺兴当下的心态,是非常不稳定的。

到了快结婚的年纪时,张顺兴被母亲叫回家,给他安排了一个姑娘相亲,女方的性格很好,也看上了张顺兴的老实本分,一段感情修成正果,张顺兴成了家,在此之前,他的姐姐也被嫁了出去,姐夫经常帮家里干活,减轻了张母的负担。

渐渐地,张顺兴一家的生活,渐渐有了好转,可是埋藏在张顺兴心中的那股压力,却从没消失,在一次冲突中爆发了。

那一天,张顺兴正在做着新工作,收入还算不错,但和公司内部人员的口角冲突,引爆了张顺兴的怒火,原因无他,对方问候了张顺兴的母亲,然后差点被张顺兴打到半身不遂,在这个世界上,张顺兴唯一的逆鳞,便是母亲。

可是,打完后倒是解恨了,对方却直接一纸诉状,将张顺兴告上了法院,经过伤情鉴定,以及目击者的口供,法院判处了张顺兴8年有期徒刑。

8年的刑期,犹如晴天霹雳,张母难以置信,险些昏厥过去,妻子也是悲痛欲绝,因为张顺兴居然想要离婚,不耽误自己,但是两人的感情基础很深,她愿意等,在这段时间,为他照顾好婆婆。

四季更迭,转眼就快到了张顺兴出狱的日子,此时他的心态有了很大改变,不会再像过去一般冲动了,吧?

实际上,张顺兴人生的诸多挫折,才刚刚开始上演,家人一直对他不离不弃,但工作的地方,就是另一码事了,他的前科太扎眼,找了很久才找到一份收入低廉的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000块出头,不过张顺兴也觉得可以接受。

毕竟,老话说得好,积少成多,只要自己好好干,让大伙改观印象,将来肯定也能赚得多。

然而,命运总喜欢做弄人,一次工作中的遭遇,让张顺兴的人生再次被改写,与此同时,在家里的母亲,还连续遭受了两个人的两番侮辱,让张顺兴舍弃理智,走上了无法回头的绝望深渊,亲手毁掉自己短暂的人生。

死前最后的请求

一个月的辛勤劳动,换来了血汗钱,张顺兴数着手里的1200块钱,别提多开心了,殊不知,一个贼眉鼠眼的男人,盯上了张顺兴手里的钱,他叫梁学文,是条赌狗,而且演技非常好,输光了钱,便想着从这一老实人手里骗。

所谓的“父亲重病”为理由,很轻易骗走了张顺兴的钱,后者只当是做好事,他自幼丧父,自然不希望别人也失去父亲,甚至连欠条都没打。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该还钱的人却没有音讯,明明说好了下个月发工资就还,如果不是好心人提醒,张顺兴还不知道梁学文的真面目,钱是必须要回来的,但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生活费,世界上,唯有他最不愿求的母亲才能帮上忙。

可是,当张顺兴回家时,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哭,脸上还有伤痕,他急忙扶起母亲,追问情况,才明白是姐夫下的手,曾经一直帮家里忙的人,为什么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起因,是房产之争,姐夫想要老张家的房子,张母不肯。

一瞬间,张顺兴便想活劈了姐夫,同时怨恨起姐姐,这种事她难道会不知道吗?如果不是张母拼了命一样拉住张顺兴,后果不堪设想,她再也不想在法庭上看到儿子了,对于女儿的不作为,张母除了失望之外,再无其他情感。

好不容易止息了一场风波,张母给了张顺兴一笔生活费,告诉他不够再问自己要,只是没过几天,张母又遭受了第二次欺负,邻居老太太一直看不起张母,张口就是污言秽语,张母最怕的就是儿子看见,怎料被张顺兴亲眼目睹。

短短几天,母亲两次受辱,张顺兴彻底记恨上了两人,而真正点燃导火索的,还是梁学文的无赖嘴脸,装都不装了,钱就是不还了,还指着张顺兴的鼻子骂,顿时火气上涌,一刀解决了对方,那一刻,张顺兴的大脑一片空白。

冲动,导致了大错铸成,张顺兴整个人都在发抖,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死刑的结局,所幸一不做二不休,接连干掉了邻居和姐夫,为母亲杜绝了后顾之忧,而他也注定了要落入法网,3条人命,唯死才能抵消仇怨。

恍惚的记忆,在脑海中闪烁完毕,张母被拉回现实,没过多久,她接到了儿子即将上路的通知,为了送张顺兴最后一程,张母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见一见儿子,没有打扰他享用“断头饭”,因为她知道,自己去了,张顺兴就吃不下了。

随着会见室的大门被打开,张顺兴和母亲做最后的离别,母子俩并没有说太多的话语,更多的是想多看看彼此,但时间过得飞快,法警将张顺兴带到执行现场,出门前,张顺兴强忍住眼泪,一滴都不敢流下。

生命,正式进入倒计时,张顺兴正被带向法场,而就在临刑前的最后一幕,张顺兴忽然大喊一声,表示自己还有话说,他留下了一段遗言,即将自己的躯体捐献给国家做研究,最好能把有用的器官,留给有需要的人。

对于张顺兴最后的请求,法院满足了他,一声枪响的传来,张顺兴为他的过错付出了代价,或许是母子连心,张母在行刑后哭的倍加伤心,39岁的儿子去了,这位60多岁的老人,注定了很难走出悲伤。

至此,这起令人唏嘘的案件,告一段落,犯了错,必须要付出代价,这是千百年来中华的传统规矩,也是社会稳定的源头,张顺兴某种意义上是可怜的,但他已然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唯有一死才能了断,这也是张顺兴死前才明白的道理。

人生一世,因为懂得尊重生命,而值得被他人尊重,遇到类似矛盾或者挫折的时候,千万不要冲动行事,只要不触犯法律,就有回转的余地和可能,事情,总能找出一个解决办法,但如果把自己拖入死胡同,那真是谁也救不了。

张顺兴伏法了,但他的死,却让母亲留下了终身无法弥合的伤痛,婚后丧夫,晚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除了当事人,谁也无法置评,一时的冲动,换来的是老母亲晚年的悲凉,张顺兴是孝顺的,但同时又是大不孝。

结语

永远不要游走在法律的边缘,永远不要做触犯法律的行为,否则代价,将是难以承担的,通过张顺兴和母亲离别这件事,其实不难看出,他一直都在忏悔,因为一时的冲动,导致了母亲晚年无人赡养,所以在离别的时候,张顺兴不敢落泪。

希望,这起案子能给社会上更多的人带来警示吧,有些人固然可恨,但谁都没有资格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无数条命案,用血一次次验证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