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6-09 22:41
现代美学家宗白华曾说过:“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且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
清代书画家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以白当黑,奇趣乃出。”讲的就是留白的妙处。
在历代中国画家的认识中,一幅好画,不能画得太满,必须留有“空白”。
留白,是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马远《寒江独钓》
赏马远的《寒江独钓》,能领略到大江的烟波浩渺。一叶小舟,一个渔翁,渔翁荡舟,悠闲垂钓,好不惬意。船的周围有几圈水波纹,除此之外,满纸空白。
画中没有一丝水,却让人仿佛看到了江河辽阔、烟波浩渺,看见了远处云雾缭绕不知归处……不着一墨而意境全出,是一种“无物胜有物”的境界。这就是“留白”的魅力所在。
留白,会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含蓄而内敛,其中的透视关系,会让人产生对整幅画面的联想——
静观山水“留白”,你会看到画里面好似有云烟、有雾气、有山峦、有溪水,甚至有牧童哼着乡间小调牧牛的场景。然而,这些丰富的虚景又通通被缥缈的水雾笼罩在了“空白”之中,让人浮想联翩。这便是中国画留白“意到笔不到”的魅力。
正因为留白,中国画里才有了一袍春风、一江碧波、一山缥缈、一叶知秋的韵味与诗意,魅力无边。令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无限的遐想,品味无穷。
为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让人想象的空间。
郑板桥 竹
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
花鸟画“留白”,给人一种画外有画,风景无限延伸出画外的感觉。
徐悲鸿 马
看徐悲鸿的马,能体会到风的呼啸,感受到万马奔腾的壮阔和天空的高远。
齐白石《虾》
赏齐白石的虾,能感受到水的清澈,仿佛能看到水的中涟漪。
中国有句老话:言有尽而意无穷。文人画里的留白,营造的是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一个思游万仞的空间,一个浮想联翩的空间,给人一种含蓄的独特意境,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新罗山人作品
中国美学“留白”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空白。为白而白,是为空白。
第二重:虚白。似白非白,以虚入白。
第三重:无白。见白非白,白由心生。
于无画处观景,
于无字处看书,
于无声处听音,
于无心处参禅。
八大山人作品
留白,是一种处处可见的智慧。留有那一份空白,是书画升华的至高境界。
热爱国画的朋友们,你——留白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