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藏獒大全网

过年走亲戚,孩子害羞胆小怎么办?家长必看!

发表时间: 2025-01-23 09:28

过年走亲戚,孩子害羞胆小怎么办?家长必看!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

过年了,总是免不了带孩子走亲访友,有的孩子见人总有些胆小退缩,喜欢躲在妈妈的身后,跟其他小朋友玩也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家长总是免不了担心,孩子是不是太胆小了,这应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我们要提到一个“安全感”的概念。除非孩子遭受过一些意外伤害,否则大部分孩子的安全感会与抚养人相处的感受和经验有关,在孩子三岁前就基本定下了。如果孩子早期与抚养人相处时,各种情绪都能被接纳,各类行为都能被理解或温和地引导,孩子心理就会感到踏实安定,不必担心被批评训斥不接纳,这个时候孩子就有了基本的安全感;反之,孩子经常被抚养人说这说那,甚至被情绪化地说教,这个时候,孩子的安全感发展就会有所受阻。好在安全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一些经历发生变化,可培养也可调整。

怎么判断孩子安全感充不充足?

一般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观察到:

1.同龄人交往:孩子是主动和不同的小伙伴交往并乐于分享(分享零食、玩具、感受、想法等),还是不敢社交或过度粘着某个固定的小伙伴害怕失去。

2.去到新环境,孩子是充满好奇主动探索环境(去玩,去做游戏,融入环境),还是局促不安跟着大人,不愿离开大人身边,躲着或抓着衣角。

3.遇到挫折时,孩子是能求助,能尝试不同办法应对或调整情绪,还是失控地哭闹,发脾气,摔东西。

4.睡觉时,孩子是较快安静地入睡,还是需要反复哄,不断闹腾,希望父母一直陪在旁边。

5.介绍自己时,可以积极地描述自己,介绍自己的优点,表达快乐的情绪,还是觉得自己没有优点,没有什么开心的......

总而言之,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是主动并乐于探索的,遇到困难有意愿去应对或求助,对自己的描述倾向于积极体验;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往往是退缩的,或情绪不稳定,或害怕不被接纳,或自我否定,或不敢表达需求和真实感受。

当孩子安全感不足时,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在孩子未成年未离开家庭之前,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

1.日常生活中,父母间或亲子间尝试营造温和的家庭氛围,多些表达爱意(说爱你宝贝,或简单拥抱),如果有冲突,尽可能尝试温和的处理方式,并需让孩子看到冲突过后父母仍可以继续表达爱意。

2.陪伴孩子时,即便比较忙,也需要抽出短暂的时间(15min或以上)专注于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此时此刻你们在一起,在你心里他是重要的。

3.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多于批评否定,让孩子体验到无论做得好不好父母都会接纳与支持,无需担心做不好会被指责。

4.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感受,讲出真实的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回应,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并适当奖励。

5.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允许孩子与众不同,允许孩子的节奏和同龄人不一致,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或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

医学指导:李艳,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师承北京广安门名中医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在中医学术和医德医技方面深受名老中医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伤寒六经”“脾胃论”为主的中医理论指导体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脾胃论”相关理论指导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关疾病。

接受过系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治疗等各流派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种疗法,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各类神经症、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亲子关系异常、职业适应困难等各类心理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建科以来,发展迅速,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13人,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人次超过30000,纯中医药治疗率接近95%,有效率达80%以上。

心理睡眠专科针对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一些疑难杂症。并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

科室临床诊疗过程重视躯体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根据个体需要,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有选择性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开展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针灸等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

供稿:大德路总院心理睡眠科 杨冬榕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