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藏獒大全网

孩子与手机:为何禁令并非明智之举?深度解析!

发表时间: 2024-12-04 15:04

孩子与手机:为何禁令并非明智之举?深度解析!

你有过这样的时候吗?


孩子蜷着腿在沙发上抱着手机,全神贯注地打游戏。


你声嘶力竭地喊他吃饭。


但他连头都不抬,你气急,上前夺走了他的手机。


他立马开始在沙发上撒泼打滚,不给手机就不停止哭闹。


你气得火冒三丈,但依旧无计可施。


这是当下很多父母所面对的困局。



很多爸爸妈妈因此把电子产品视为洪水猛兽,觉得孩子一旦沾上了它,后果不堪设想。


但对于这一点,哈佛博士希米·康却有不同的看法。


身为知名儿童精神科专家的她,无论身处何处总会被问到类似的问题:如何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


这个问题正困扰着亿万父母。


对于它,希米·康在这本《屏幕时代:重塑孩子的自控力》中给出了答案。


她认为问题核心不在于使不使用,而在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教会孩子适应与电子产品的关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上瘾的真相


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的真相是什么?


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做了一个科学实验。


他们先在小白鼠脑部负责产生多巴胺的区域植入了一对电极


然后再在小白鼠的笼子里放置一根杠杆。


小白鼠只要碰到杠杆,就会刺激到脑中的电极产生多巴胺。


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神经化学物质,能够给身体带来愉悦感。


然后令人咋舌的一幕就出现了。


小白鼠们开始疯狂地撞击杠杆,一天要撞7000多次。


由此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动物会专注于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的行为。


大脑会自然地记住哪些行为给我们带来了愉悦感,然后渴望更多。


“成瘾”这件事,就是这么来的。


它是人脑奖赏回路的一部分,是我们的本能。


所以它才那么根深蒂固,难以拔除。



孩子们在各种游戏、视频平台上得到了快乐,刺激了多巴胺的分泌。


久而久之,对电子产品就开始欲罢不能。


同时,青少年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他们更渴望奖励。


互联网公司抓住了这一点,给孩子们狠狠提供了情绪价值


正如书中描述的那样:在每个屏幕的另一端都有一个完整而庞大的工作团队。


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用户对自己公司的产品上瘾,瓦解人们的意志力。


这就是青少年对电子产品上瘾的真相。




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可行吗?


了解了这个真相后,我们就会明白:


完全禁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其实是在跟人脑的奖赏机制做对抗,是在跟本能做对抗。


我们怎么可能能战胜得了本能呢?


知乎上有位母亲的讲述十分真实:


把孩子的手机没收掉,不再让他玩耍。


一开始的时候,他好像确实乖了,看着也顺眼了许多。


但过没多久,保准再犯。


只是从躺在床上玩儿换成偷偷玩,白天在学校借同学的手机玩儿;


晚上在被窝通宵玩儿,从“地上”转入“地下”。


痴迷程度非但没有减低,反倒是越来越深。


久而久之,亲子关系都可能出现严重问题。



所以,一刀切,很多时候非但没法解决问题,还会制造新的问题。


并且,现在的孩子将要面对的世界与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有所不同。


网络打破了地域上的隔阂,帮助我们和外界沟通、还能让我们学到更丰富的知识、看到更广阔的的世界。


作者希米·康一家居住在加拿大,而他们的亲戚远在英国美国


虽然儿子们跟表哥、表弟不常聚在一起,但他们因为常一起上线玩儿游戏仍亲密无间。


如果不是电子产品的出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会因为物理上的距离而变得生疏。


而且,互联网上除了各种各样的游戏、眼花缭乱的信息,还有很多日新月异的技术咨询和新鲜信息:


关于AI、关于学习、关于思维方式... ...


一旦完全限制电子产品,孩子也就失去了一个和外界沟通的桥梁,无法链接到更广阔的世界。


久而久之,就会被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落下。




好习惯是关键


那么这个时候,很多的爸爸妈妈就开始陷入纠结了。


放任孩子玩手机会导致他们沉迷其中,但完全禁止也不可行。


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到我们的孩子?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


关键在于,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使用习惯,习惯才是关键所在。


她在文中罗列了3个主要方法:



(1)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份健康的电子产品使用计划


明确电子产品是“休闲时间”的娱乐。


什么叫“休闲时间”呢?


就是除洗澡、吃饭、上学、睡觉以外的时候。


先保障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再谈使用电子产品。


你可以罗列一张计划表,把每天的必做事项写上去。


然后告诉孩子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后,你才能够去玩手机,不然就没门。


这样的计划,帮助孩子把“日常时间”和“电子时间”区分开来。


明确了电子产品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它只能是生活的点缀,而绝不能占据生活。


(2)鼓励孩子在客厅使用电子产品,而不是他单独在卧室时使用


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最好父母能够在场并和他们一起看。


现在的网络世界,充斥着大量广告和各类信息。


孩子们闯入了这样一个花花世界,很容易便会被迷惑和欺骗。


不少家长曾反馈孩子给游戏充值,一充就是几百上千;


或者点开网络上的广告,然后上当受骗。



很多家长谈到此类事情的时候,总是强调游戏害人或者骗子可恶。


却忘了,其实缺乏大人的监管也是出现这些情况的重要原因。


有些父母贪图“方便”,把手机给孩子就说“你去玩吧”,然后就任由孩子发挥,不闻不问。


本身都用心不够,却指望孩子自己“开窍”,辨别是非。


这显然很不切实际。


(3)养成检查、询问和监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实时地和孩子沟通,让孩子讲述他的浏览记录,并和他讨论浏览的内容。


虚拟世界发生的很多事情,会给孩子现实的价值观造成巨大的影响。


2022年,山西太原发生一起未成年人聚众斗殴事件。


孩子们通过微信“约架”,纠结多人到场打架,赞成一人轻伤。


后来警察同志询问他们的时候,发现他们都是暴力游戏的狂热爱好者。


在现实里与人发生矛盾时,他们想像在网络里一样“快意恩仇”。



但现实和虚拟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实时关注孩子的认知,不要把塑造孩子价值观的机会交给电子产品和虚拟世界。


通过这3个主要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让电子产品发挥功能,又不贻害自身。



写在最后


最后,想说作为父母,当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时,真的不要忙着训斥。


我们应该想想,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建立和电子产品之间良性互动,而不是任其自流抑或一刀切。


放任和禁止,其实是教育上的一种惰怠。


本质上是想着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问题,效果自然不会太好。


应该说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儿,我们的任何一点偷懒,都可能会得到“惩罚”。


在未来,科技会更迅猛AI会更先进,“屏幕时代”的到来是谁都无法阻挡的大趋势。


网络、电子产品,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未来生活的一部分。


身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正确使用科技,并适应科技带来的变化,让他们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