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20 16:54
当你第一次听到“孩子抑郁了”时,那种感觉,就像被一记重锤击中胸口,痛得透不过气。
你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他,你读书、查资料、向专家请教,得出一个结论——接纳。
这时的你,可能会坚定地告诉自己,接纳,就是不去逼迫他,给他时间,给他空间,让他自愈。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这样的接纳,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自杀。
所以,接纳的背后,不是关爱,而是对孩子的真正伤害。
最近接诊了一患者,小女孩今年才14岁。
妈妈说她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非常好,本来考第一梯队的高中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但却在初二开始厌学了。
刚开始孩子只是单纯的抱怨,抱怨学校的各种不好,抱怨作业多,抱怨食堂饭难吃,抱怨压力太大等等。
后来频繁出现睡不着觉,莫名其妙崩溃大哭,害怕考试,害怕上学的情况。孩子好几次都带着哭腔说:妈妈,我真的坚持不下去了,我不想再上学了!
妈妈刚开始哄,认为孩子到了学校就正常了,结果孩子老师打来了电话,说孩子好几次课堂上出现了呕吐的情况,妈妈这才意识到孩子可能真的生病了。
后面带孩子去校医检查,孩子确诊了中度抑郁症。
医生给孩子开了药,同时建议孩子做心理咨询,但是孩子去了心理咨询三次之后就不去了,说没有效果,不想浪费钱。
妈妈也听从咨询师的建议,慢慢开始学会接纳孩子,静待花开,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孩子状态反倒越来越摆烂了,除了手机,游戏,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
因为孩子的事,妈妈每天忙的团团转,现在连工作也辞掉了,专心陪孩子。
但孩子却“变本加厉”,开始频繁买东西,给游戏充值,金额越来越大了,一不让玩手机就绝食,开始痛哭,停不下来...
甚至会冲妈妈爆粗口,打砸家里一切东西。
屏幕前的父母,你是否也感同身受呢?这种行为其实在阻碍孩子康复。抑郁症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病去如抽丝,这个过程需要家人、医生、孩子的全面配合。
具体怎么做呢?
我经常给父母说,孩子抑郁想康复,有2大战略:
第一战略:先消除症状
通过中药,调理脏腑,消除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以及睡眠障碍和饮食差等症状。
第二战略:逐步减西药
长期服用西药对身体的副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但断药绝不是直线减,而是曲线减,逐渐逐量减。
文中孩子母亲当时就说,孩子马上要考试了,想让考试完再治。
我当场怒斥,孩子命重要,还是考试重要?
很多时候,孩子的抑郁并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父母一定要学习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
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出抑郁,也能让整个家庭变得更加和谐和温暖。
结语
当孩子抑郁时,家长往往感到无比的无助和焦虑。
然而,你以为的“接纳”可能正在毁掉孩子。
我们需要在理解孩子情绪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