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29 10:32
(为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故事情节为虚构,请理智阅读!)
上个月小张因为生病住了一次院,因为她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工作,所以医保缴费当然就没有中断过。
按说这种情况,住院治疗的费用应该全都是由医保报销才对,就算是先缴了一部分押金,她也觉得等到出院的时候大概率是要全额返还的。
可等到出院结算的时候,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除了医保报销的部分,她自己还出了一笔钱。
是用的药和治疗里还有自费的项目吗?朋友马上开始仔细看结算单,上面出现了一个词,叫“自付”。
说起自费,大家都很清楚,这部分就是指你用的治疗或者药物,它没有被包含在医保覆盖的范围内。
所以小张第一时间也是觉得自己的费用中,有这一部分的构成,但查了才发现并没有什么是说明需要自费的,这就让她觉得奇怪了。
经过多方验证咨询,小张才搞清楚,原来账单上的自付跟自费不一样,但也确实是要求自己进行支付的一项费用。
她的故事并非个例,日常生活中搞不清楚这两者之间差别的绝非少数,那你知道自付和自费究竟有哪些区别吗?
医保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在社保的几个巨头中,如果养老保险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太远了,但是医保就不大一样了。
各种疾病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小到感冒发烧,大到需要住院手术的重大疾病,它是有几率在任何时间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
如果仅凭我们单人或者家庭的力量,要想做好全部应对这些突发或意外情况的准备,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那么医保这个东西就应运而生了。
但现在很多人到医院看病之后发现,虽然我们都参加了医保并且坚持在缴费,可是在费用结算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钱都能报销,也就是由医保支付。
不仅如此,各种收费项还不那么统一,有些标注了自付、有些标注了自费。
这就让大家比较疑惑了,如果是年轻人还好,老年人是万万搞不清楚这其中的差别。
其实从字面意义上看,自付和自费都是说这部分的费用不属于医保统筹,需要我们自己支付的。
医保里的统筹支付比较好理解,那就是你所使用的医疗服务、药品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涉及到的耗材,全部都由医保里的钱来承担,不需要个人出钱。
但在此之外,还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自费。
在看病时的药材都有一个医保目录,包含在里面的药材可以报销,而所谓自费就是不包含在这其中的。
相对来说最难理解的,就是自付这个概念。
为什么说自付这件事比较复杂呢?因为它不是仅仅靠拿出处方药方来对一下医保目录,就能知道这钱是要自己花还是医保报销了。
这个自付部分指的是涉及到的内容,你查医保目录的时候,会看到它既不属于统筹支付,又不属于自费。
简单来说,咱们每次看病费用一共包含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医保统筹,这部分是不需要我们支付的。
还有另外一种是自费,这个我们按照医保的目录就可以确认哪些是需要我们自己出钱的,剩下的部分就属于自付。
甭管具体是叫自费还是自付,说下来总都是需要我们自己出钱的,这就让有些人想不通了。
我们坚持缴纳医保,就是为了生病的时候能够用得上,要是还需要自己出钱,缴纳医保做什么呢?
其实说到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医保的初衷了。
大家都知道,中国一直是个人口大国,这不能简单的用一个数字概括,代表着我们如果想要做成一件事,能够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一定是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困难。
就比如说脱贫、义务教育等等。
当然医疗资源的分配也是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国土面积、贫富不均叠加上当时的经济状况,看病这件事就成了很多家庭的大难题。
那个时候有句话,要是谁家有个重病人,即便是之前生活水平挺好,也能全家同步返贫。
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医保了,我们仅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搭建出一个完善的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
新华社
但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医保的出现可以说是一项普惠性的政策,它注定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而是尽量满足大众需求。
举个例子,有些罕见病和肿瘤患者,这就不属于大范围存在的现象,也没有办法提前写入到需要指导全国工作的医保目录中去,所以他们所需要的很多靶向药、特效药,都属于自费的范畴。
另外医院的病房也不是全部使用同一个标准,有些人想要选择更好地环境和条件,显然也不是大众需求,这当然就需要自费。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自费是完全不能使用医保账户里的钱,也就是说不仅不能统筹,还不能刷个人账户里的余额,只能用现金、银行卡等支付方式进行付费。
而自付跟自费就不大一样了,通常出现自付的,有两种情况。
1、治疗的所有费用,没有达到医保的起付标准
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轻症,例如感冒等,开几片感冒药那肯定达不到起付标准,这些钱国家是支持个人自己支付,而不是去动用统筹应急资金的。
2、达到了医保支付的上限
如果整体的治疗费用是超过了医保所规定的支付上限,那么这部分钱也是鼓励个人和统筹账户共同承担的,你出一份力我也出一份力,这样才好过难关。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自付跟自费最大的不同就是自付可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中的余额,如果这部分钱不够了,你再通过跟自费一样的方式进行支付。
除此之外,到底是统筹支付、自付还是自费,跟你选择的药品也有关系。
我们的医保目录里把药品分成了甲乙丙三个类别。
所谓的甲类通俗来说可以形容为大众药,这一类药品在大多数人的临床效果上是有保障的,价格相对而言也不太高。
这一类医保报销的比例高,通常来说都是100%,也就是全部由医保来出。
乙类药品是供临床治疗使用的,需要进行管制,效果呢也更加明显,它可能比甲类的药品要贵一些,但肯定低于丙类。
如果你选择使用这一类的药品,那么其中就有一部分的费用是需要自付的。
至于丙类,那就是各种创新药、高档抗癌进口药等等,一听这些名字我们就知道它本身的价格可能会十分高,如果咱们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出了问题全都想选这一类药,那医保资金肯定是扛不住的。
但这些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标准也在慢慢变化。
相信大家还记得当年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那里面说的药最初就不在医保范围内,这也造成了很多人吃不起,才想方设法去搞仿制药。
这部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也确确实实推动了这种特效药进入医保。
凤凰网
医保从根本来说还是一种保险的性质,既然是保险,那就一定有自己的规定,很多老年人对长长的规则读不明白,才导致吃了亏。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总结就特别实用,医保跟我们相关的部分,总结来说可以归纳为“三大目录、两大类型、两大定点、一个标准”。
三大目录它指的是医保所包含的并不只是药品那么简单,这里面分了药品、服务、耗材三项。
所以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有开药才能被报销,如果你使用的器材也在三大目录里,那它就属于报销范畴。
两大类型指的是“职工基本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这两个名字不同,缴纳的方式、金额以及最后的报销比例等也不尽相同,大家要搞清楚自己参与的是哪种。
两大定点这个规定,我们还是能够明白的,一个指的是医疗机构的定点,不是随便找一个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地方就可以享受医保。
另外一个是药店也有医保定点,这个就更容易理解了,大家走在街上的时候可以注意观察一下,有些药店把医保定点这个信息写在了显眼处,在这样的药店买药,就可以使用社保卡。
至于一个标准,就是指刚才说过的“起付线”。
不过虽然叫一个标准,但其实各地具体的规定不大一样,所以这一点大家可以提前了解,避免到报销的时候发生误会。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资料来源:
吃了亏之后,才知道医保“自付”和“自费”不是一回事,别弄错了
小盖纪实2024-10-07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一文读懂
国家医保局2025-01-06
吃了亏之后,才知道医保“自付”和“自费”不是一回事,别弄错了
听听医生说2024-05-05